近日,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印發《廣東省數字交通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?!兑巹潯诽岢龅?/span>2025年,“基礎設施數字感知、運行管理智能高效、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示范、標準政策支撐有力”的數字交通體系深入推進,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,數字交通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。
在重點任務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,以交通強國示范項目建設為抓手啟動一批智慧公路建設,同步開展廣東省智慧公路建設指南編制;在珠三角區域等有條件的高速公路開展智慧高速建設。推動智能網聯與智慧交通示范區建設,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前沿探索和研發攻關、公路和城市周邊銜接路網綜合管控體系試點建設。深化高速公路ETC拓展應用,建設監測、調度、管控、應急、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等。
發展目標
到2023年,初步形成數據驅動的交通治理體系,廳數字化轉型升級初見成效?!?/span>1168”一體化數字平臺框架基本形成,建成交通運輸行業大數據應用中心,建立完備的數據匯聚、清洗、管理、應用和共享機制,釋放數據價值,輔助領導決策,推動業務創新,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匯聚率、共享率、治理率達70%、60%、50%,廳內交通運輸數據匯聚率、共享率、治理率達90%、75%、60%,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覆蓋率達20%。數據驅動優化省廳各項業務流程,打通省廳各處室、直屬單位、企業各項業務的關鍵環節,打造整合資源、優化流程、資源共享、數據可視、應用一體的數字交通運輸廳,有力支撐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。
到2025年,“基礎設施數字感知、運行管理智能高效、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示范、標準政策支撐有力”的數字交通體系深入推進,交通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成效顯著,數字交通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。重點開展“一夯實、三提升、三推進、一保障”(即1331)行業數字化工程,指導地市交通局、省屬交通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,基本構建省-市-企協同的發展格局,交通新基建取得重大進展,基礎設施建管養、公鐵水運輸市場監督治理、安全應急、政務服務、公眾出行等領域基本實現數字化轉型,新能源在交通運輸行業深入推廣、數據網絡安全可信可靠可控,有力支撐全省交通運輸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基礎設施數字感知。新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全面提升,數字交通感知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,港口智慧化轉型示范達到5個以上,一線航標遙控遙測覆蓋率達到100%,航道智慧化改造達到800公里,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覆蓋率達30%,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試點10個以上。
運行管理智能高效。交通運輸行業數據治理能力有重大突破,開始逐步賦能交通應用及決策分析。開展交通運輸領域數據治理試點2個,交通運輸行業數據匯聚率、共享率、治理率達90%、80%、70%,廳內交通運輸數據匯聚率、共享率、治理率達100%、100%、95%,省廳交通運輸行業政務信息化系統遷移到省政務云率98%,危險貨物道路運輸電子運單使用率90%以上,“兩客一危一重”車輛實時監控覆蓋率100%。
新業態新模式深入示范。5G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行業深度融合,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進入快車道。一體化出行服務示范點至少達到6個,“一卡通”縣級及以上節點覆蓋率100%,5G技術試點示范工程5個,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示范工程5個。
標準政策支撐有力。編制印發至少10項行業/團體技術標準規范。
到2035年,全面建成交通要素感知全面、運輸服務便捷智能、技術應用高效融合、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的數字交通體系,形成全國數字交通建設典范,交通運輸數字化水平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。綜合交通運輸信息資源跨區域、跨行業實時共享交換,交通基礎設施生態智能,交通運輸組織高效協同,交通運輸整體數字化水平進入全球先進行列。
重點任務
(一)夯實數字交通發展基礎,構建一體化感知傳輸體系
推進高速公路光纖主干網和政務外網建設,為數字交通提供廣覆蓋、低時延、大帶寬、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服務。推進智能視頻、重大基礎設施資產與運行狀態等數據采集,豐富數據采集和運行監測手段。包括推進省高速公路光纖主干網建設完善、支持構建全省“1+N”政務外網運作架構、搭建交通運輸領域智能視頻監控“一朵云”。
(二)推動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,全面提升管理精細化水平
推進智慧公路建設。
按照標準引領、示范引領、業務引領的總體思路,以交通強國示范項目建設為抓手啟動一批智慧公路建設,同步開展廣東省智慧公路建設指南編制;在珠三角區域等有條件的高速公路開展智慧高速建設,同步總結智慧公路建設推廣經驗;推進全省高速公路、普通國省道、四好農村路智慧化建設。
推進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北斗等先進信息技術在新建增量高速公路、普通國省道、四好農村公路的應用;推動公路感知網絡與基礎設施同步規劃建設,在重點路段實現全天候、多要素的狀態感知;推進“四好農村路”建設、管理、養護、運營全方位信息化、智慧化,對農村公路投資計劃、建設進度、施工信息、管理養護數據進行跟蹤監控,實現巡查管理、設施病害分布及處置進度等動態管理。
構建基于大數據的公路網運營與服務智能化管理決策平臺。建立廣東省公路工程BIM標準體系,基于BIM協同管理平臺,構建公路設計、施工、監督、驗收的全過程數字化平臺和智慧監管。
推動智能網聯與智慧交通示范區建設,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前沿探索和研發攻關、公路和城市周邊銜接路網綜合管控體系試點建設,推動新時期高速公路網運營管理向“一體化”、“智慧化”發展。
深化高速公路ETC拓展應用,建設監測、調度、管控、應急、服務一體的智慧路網云控平臺。研究編制ETC2.0技術標準,加快推進ETC2.0試點示范,構建基于5G-V2X與ETC2.0融合型智慧公路基礎設施網絡,滿足普通車輛、智能網聯車輛等不同層次用戶的車路協同服務需求。
開展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區智慧停車和充電設施引導、預約等增值服務。
探索建立智慧公路技術標準及評價體系,研究編制廣東省智慧公路建設指南。
“十四五”末期新建改造擴建智慧高速公路達到1000公里。
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養護管理。
在重點高速、普通國省道路段推廣基于主動數據采集技術、5G+北斗高速率高精度定位的數字化養護管理系統,促進基礎設施管養數字化轉型,為公路網的預防性養護建設統一管理平臺。
選取特大型橋梁、特長隧道、量大面廣的普通橋梁隧道以及環境復雜惡劣、日常巡養難到達和易發生病害的基礎設施等試點應用智能檢測車、爬壁機器人、低空高精度遙感無人機、高精度傳感器等先進裝備,提升對基礎設施的巡養效率和自動化管理水平。
基礎設施數字化提升工程
建設智慧公路示范工程,選取廣深高速、樂廣高速、廣州機場第二高速、南沙-中山高速公路、南沙港快速路、廣州北二環高速、機荷高速、深圳外環高速、水官高速、廣東濱海旅游公路等開展智慧公路示范工程,推進物聯網、5G、智能網聯等新技術與高速公路運營管理服務融合,推進區域路網一體化智慧管控,實現我省基礎設施數字化資產管理、路運一體化車路協同、北斗高精度應急指揮調度、自由流收費、“互聯網+”服務、基于大數據的路網綜合分析決策等業務應用。
(三)強化綜合運輸數字化升級,促進多方式運輸協同高效
強化營運車輛全程監管能力。結合道路交通實際和環境氣候特點,持續推廣應用“兩客一危一重”營運車輛主動安全防御系統。推廣應用北斗定位、駕駛行為分析等技術,加快建設“兩客一危一重”車輛智能監管系統、道路運輸安全風險感知系統。加強對“兩客一危一重”等重點運營車輛的人車一致性驗證,整合從業人員信用數據、衛星定位、車載視頻、電子運單等數據,深入分析車輛軌跡、駕駛行為,嚴厲打擊違法違章行為,提升重點車輛追溯分析能力,構建事前—事中—事后的閉環防控體系。探索建立重點營運車輛車載智能視頻技術標準?!?
(四)推進安全應急數字化建設,構建跨領域應急聯動機制
推進全路網、全行業綜合交通運行監測體系建設。建設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行監測子系統,基于交通大數據、視頻監控、GIS一張圖,對全省高速公路、國省干線、二級及以上客運站、水路港口碼頭、橋隧坡、非現場執法以及兩客一危一重車輛、跨境貨車等進行時間、空間等多維度、全息、可視化日常監測。從宏觀上判斷全路網、全行業的運行態勢,從微觀上識別路網、行業運行規律,支撐平時狀態下的交通運行監測與預警。
(五)深化一體化數字政務服務,提升人本便捷服務能力
加強交通運輸信用體系建設。依托省政務大數據中心歸集全省信用信息,持續擴大信用數據采集的種類、范圍,實現跨區域、跨領域、跨部門的信用數據歸集,強化對公路建設、水路建設、道路運輸、水路運輸、安全生產、信息化建設、第三方等領域的信用主體評價,采用信用監測模型管理、行業信用下滑預警分析、企業信用監測預警、信用監測坐標圖譜等方式,實現信用主體的失信預警。利用紅黑名單、聯合獎懲、雙公示等手段,深化信用數據在交通運輸行業行政審批、行政執法、工程建設管理、安全生產管理等領域應用。
(六)推動數據治理體系建設,深化數據賦能業務管理水平
打造交通運輸行業“數據大腦”。依托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一體化數字平臺建設,構建一張感知傳輸網、一個粵交通特色品牌、六類數字化支撐能力,加強與鐵路、民航、郵政等領域信息共享,推動部省綜合交通運輸平臺和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互聯互通,構建交通運輸行業監管和服務職能統一平臺,逐步形成我省交通運輸行業“數據大腦”,夯實大數據在交通運輸行業監管與服務中的核心地位。
(七)營造協同創新新環境,構建跨界融合產業生態體系
構建開放聚合的數字交通產業生態圈。制定數字交通產業扶持政策,培育新型市場主體,鼓勵交通運輸、信息科技企業發展為數字交通解決方案供應商,構建自主可控的數字終端、軟件平臺、集成方案產業鏈、價值鏈和生態系統,促進新型市場主體發展。推動5G、車路協同等技術在智慧高速、智慧樞紐等新場景的應用,以開放數據、開放平臺、開放場景,推動構建數字交通可持續的產業生態圈。
(八)筑牢數據應用安全新防線,形成數據安全保障體系
數據安全技術能力體系建設。圍繞交通運輸數據全生命周期防護,開展政務外網及相關信息系統安全加固工作,保障數據在安全可控范圍內流轉、使用與存儲。完善數據安全基礎設施,依托省政務云安全防護能力和自建安全防護能力,拓展形成身份認證、授權和訪問控制、安全審計、加密、脫敏、可信環境安全保障等支撐能力。搭建可信的保障環境,成體系推進物理環境安全、網絡環境安全、云平臺和主機安全、邊緣計算安全、應用安全、感知終端安全等保障環境建設。推進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,圍繞數據采集、數據傳輸、數據存儲、數據處理、數據交換、數據銷毀等過程,建立制定共享數據控制策略、數據安全交換、數據溯源和數據監管等綜合防護措施。
來源:廣東省交通運輸廳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