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對機動車排放情況進行監督檢測,是降低機動車污染排放水平的有效措施,也是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重要保障。近幾年,檢驗機構數量驟增,但部分檢驗機構的技術力量和管理能力尚跟不上發展步伐,導致機動車排放檢驗行業的專業化標準化水平亟待提升。同時,雖然持續加大執法檢查力度,但少數檢驗機構一味追求經濟效益,心存僥幸,弄虛作假,擾亂了公平的市場秩序。當前不少地區機動車排污量已占大氣污染負荷的1/3以上,要加強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,就需要進一步規范排放檢驗行業管理。
當前機動車排放檢驗行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
檢驗機構“小、弱”現象明顯。以某市為例,隨著機動車排放檢驗行業的社會化市場化推進,近3年新增檢驗機構108家,但小型、微型檢驗機構較多,4條檢測線以下的占比高達84%。機動車排放檢驗行業屬于檢測認證范疇,作為專業的科學技術服務行業,機構工作人員應經過必要的業務培訓,具備專業的技術能力。但行業的暴發性增長,導致人員和技術力量儲備明顯不足。某市從業人員2000余名,從學歷結構來看,高中以下學歷占比56%,本科以上占比約10%;從職業技能結構來看,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僅占比1.5%,技術人員稀缺,業務能力偏弱;從從業時間來看,從業不足3年的占比76%,從業時間短,人員流動率大。
軟硬件問題仍然較多。準確檢測機動車排污狀況需要高精度的設備作為基礎支撐,但部分檢驗機構對設備維護和管理還不到位。例如,底盤測功機的作用就是模擬車輛行駛的真實狀況,但少數檢驗機構為了節約成本,檢驗設備出現老化磨損、數據漂移的情況也不管不顧、照常使用,這就導致儀器設備的準確度出現偏差。此外,控制軟件是保證檢測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,但控制軟件尚未統一,而是由各個檢測設備供應商開發。據粗略統計,軟件版本竟有近20個,而且質量良莠不齊,不僅難以保證檢測過程控制與國家標準完全一致,也增加了日常監管的難度。
存在惡意競爭現象。2020年10月公安部“放管服”改革12項優化營商環境新措施實施以來,機動車檢測頻次和總量應聲下降。為了利用檢驗高通過率獲得更多車源,個別檢驗機構不惜以身涉法,人為干擾檢測數據。比如,通過對采樣探頭加裝三通閥管件,利用空氣稀釋尾氣等。還有個別檢驗機構在檢測軟件上做手腳,如通過調整底盤測功機的負載精度,影響檢測數據的準確性等。
日常監管壓力較大。一是對檢驗機構的執法監管能力還不夠匹配。機動車排氣檢測數據量大、專業技術要求高,某市平均每天上線的檢測車輛近8000輛,每輛車的檢測數據又包含100多組檢測過程數據,技術參數多,業務性強。然而,監管力量和專業能力相對較弱,雖然利用大數據加強線索研判,查處了一系列重大案件,但分析的深入性和及時性還不夠。二是仍存在檢驗機構違法成本較低的問題?!洞髿馕廴痉乐畏ā返谝话僖皇l明確了偽造機動車排放檢驗結果或者出具虛假排放檢驗報告的罰則,但明確涉案機構須具有主觀故意性。在日常執法過程中,對此類情形的取證認定較為困難。相關管理條例雖然也做出了規定,但處罰金額較低,目前難以形成有力震懾。
規范機動車排放檢驗行業管理的對策建議
規范行業秩序,強化檢驗機構的主體責任。監管過程中,要不斷強化檢驗機構的主體責任意識和檢測人員的法律意識、風險意識、責任意識。通過定期組織培訓班,重點對機構的管理層、主要技術骨干進行業務培訓,促使檢驗機構負責人嚴格遵守法律法規、行業規范、技術要求以及職業準則。還可以依托行業協會等組織,舉辦論壇講座、專業能力比武、行業協會評優評獎等活動,并與檢驗機構的信用等級評定、年度考核等掛鉤,強化檢驗機構自律和行業協會他律。
健全溯源機制,完善檢驗機構的軟硬件設施。要完善尾氣檢驗的全過程溯源機制,做到節點留痕、過程可溯、責任可追。在檢驗設備控制軟件方面,為防范信息化隱蔽化的違法行為,建議統一機動車排放檢驗設備控制軟件,并委托有資質的軟件評測機構對軟件的合規性、安全性等進行評測。同時建立軟件備案登記制度,對檢測軟件系統版本號進行備案,在線登記軟件補丁編號。在檢驗硬件方面,加強對排氣檢測數據質量監管,委托專業技術機構對檢測設備的精度定期全面考評,對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設備要禁止使用。為提升尾氣檢測過程的可追溯性,建議研究制定移動污染源排放連續監測系統的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,明確檢測原始數據和運行日志存儲規范,便于后期的數據比對監管。
創新管理手段,著力提升非現場監管能力。建議加快檢驗機構大數據監管和分析平臺建設,按車輛年限、車型、品牌等對機動車排放情況進行科學分析,獲得不同車輛的不同排放曲線。同時將機動車排放監管前移,上線即監管,排放結果與標準曲線同步比對,實時監控問題車輛,動態掌握機動車尾氣檢測過程,提升執法效率。積極引用新技術對檢驗機構的監控設備進行升級,通過建立車輛視頻圖像識別算法,智能解析車輛身份,對上線車輛進行識別驗證,實現黑煙等實時自動抓拍。創新“互聯網+”執法的模式,打通非現場執法證據固化的難點問題,實現非現場執法取證,提升監管效益,增強執法威懾。
加大懲戒力度,提高檢驗機構違法成本。部分省市的條例規定,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違反排放檢驗方法、技術規范時,可以責令停業整頓。但整頓期限、實施程序、監管措施等法律適用還不夠具體,仍難以落到實處。為整肅檢測市場,建議對責令停業整頓法律適用問題進一步研究,增強實操性。此外,建立失信名單管理制度,將違法違規開展檢驗活動的檢驗機構納入失信名單,并主動向質檢等部門推送,實施聯合懲戒。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力度,對屢禁不止、屢罰不改的機構,通過媒體公開曝光,并將具體行為人列入行業“黑名單”,禁止繼續從事機動車檢驗工作。通過多措并舉,壓縮檢驗機構違法違規空間,營造公正清明的市場環境,促進機動車排放檢驗行業穩健發展。
【來源:中國環境報】